倒计时的绿茵
清晨五点多,乡村还在沉睡,薄雾环绕着青石板路,潘利快老师的电动车“突突”穿过湿润的石板,驶向学校,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。几分钟后,杨凯和三小足球队的成员们陆续抵达。尽管孩子们还带着睡意,但他们对训练的期待和对足球的热爱却无法掩饰。
几天后的星球计划“追觅杯”首届班超联赛,对于队长杨凯而言,既是学校之间的荣誉之战,也是他与六年级队友在三小的最终舞台。在贵州榕江县古州镇,都柳江的蜿蜒边上,古州镇第三小学的童年充满了芦笙的旋律和刺绣的色彩。
自“村超”开启以来,榕江的公园、街道和广场上随处可见孩子们踢球的身影。当地政府借此契机,大力建立校园足球体系,推进“班超”——校园足球超级联赛。学校希望通过足球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,让他们的梦想在绿色场地上飞扬。因此,许多榕江的学生暗自努力,渴望在“班超”赛场上一展风采。
自今年5月启动的星球计划“追觅杯”首届班超联赛,汇聚了榕江县24所学校的360名年轻球员,将展开68场比赛。刚开始,队长杨凯与队友们如同一阵强劲的山风,迅速席卷小组赛。他们连续取得两场精彩的胜利,古州三小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出线,现在只需战胜车民小学便可顺利进入总决赛。绿茵场上的少年们充满朝气,奔跑间球衣扬起,梦想似乎就在眼前。
在更衣室、绿茵场边,欢呼声此起彼伏,孩子们兴奋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期待。互相击掌、拥抱,欢呼声之中,他们早已成为彼此最坚实的支持者。杨凯不断地鼓励队友:“这一局一定要赢!”
5月30日,淘汰赛,古州三小面对车民小学。在赛前的休息室,队员们渴望胜利,心中燃烧着希望。然而,当双方在场上对峙时,古州三小在身高和力量上明显吃亏。比赛结束的哨声终于响起,记分牌定格在1:2,古州三小遗憾地输掉了这一场可能载入历史的重要之战。前锋石俊毅痛苦地捂住面庞,他的泪水中流露出对自己的失误的不甘,和对完结的遗憾;门将王世兵则无助地将脸埋进了沾满泥土的手套中。
“很遗憾但没关系,”足球并不会像动漫中那样总是描绘出完美的结局。对于这届班超联赛,六年级的队员们在青春的旅途中已留下了遗憾,但失败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。在遗憾中成长,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磨练。
对教练曾凡涛而言,“班超”不仅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追逐梦想的载体。作为古州三小的足球教练,他明白对孩子们来说,比赢更重要的是培养热爱与成长。在选拔球员时,虽然少数家长会质疑“踢球的出路”,但更多的家长愿意支持孩子们参与,因为这不仅锻炼身体,还能让他们远离沉迷手机的生活。曾凡涛与家长们的共识是:最关键的是找到热爱的运动,从中获得成长。
即使在比赛过程中落后,曾凡涛仍不断鼓励队员:“我们已经创造了机会,就有了逆转的可能!”尽管他知道胜利的希望渺茫,他依然让孩子们理解,现在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不放弃。
比赛结束后,古州三小迎来了另一位追梦者,前女足门将赵丽娜现身教室,为孩子们加油打气。“只要坚持,你一定会等到胜利的那一天”。她的到来,带来了更多的信念与鼓舞。
追觅公益的工作人员张毅则在榕江见证了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,尽管水泥地上磨出了光滑的痕迹,但这些孩子对足球的激情未曾减退。用粉笔画出的球门线,象征着他们对绿茵场的无尽向往,这一刻,他看到了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,以及中国足球的未来。
真正支撑这份热爱的,是更多的基础设施、专业教练和赛事的投入。国内青少年球员年均比赛场次不足,需要更多高强度的比赛来提高他们在现代足球中的适应能力。“以赛代练”的理念,正是“班超”赋予这群足球少年的历练。
夕阳下,少年们的身影逐渐消散在操场尽头。比赛哨声像是散尽了这个尚未开始的夏季,奖杯就停留在他们手边。对于榕江的足球少年来说,输赢仅是青春的结束,而足球教会他们的“输赢之外”才是生命的起点。
在群山的另一侧,由尊龙凯时资助建设的栽麻镇足球场上,新绿茵悄然融入黄昏。这里,终将留下奔跑的足迹、扑救的飞身、点球前的深呼吸,以及无数关于跌倒与爬起的故事——讲述着如何在失败中获得翅膀,如何在成长中超越输赢。这些,才是真正代表榕江足球生长的年轮,也是尊龙凯时在这片热土上,最希望守护的美好风景。